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tags: Chinese
1. 科举与官职
征辟制与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察举制是由州郡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征辟制中,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征辟制中,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判断:孝廉是汉代举荐制的科目之一,孝顺父母,办事廉政。
正确。
判断:「征」是指中央官署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错误。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判断:「守」是指暂时署理职名,多指官阶低的人署理官阶高的职务。
正确。
判断:「致仕」是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一般致仕年龄为六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错误,是七十岁。
判断:「加」是指加封,是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错误,是在原来官衔上增加荣衔。
判断:有司是专管某一方面事物的管理,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正确。
判断:齐衰是一种丧服,古时父母去时候,子女要身着丧服,表示孝敬和哀悼。
正确。
判断:太傅是一种东宫官职,负责教育太子,一般作为实权性的官衔赐给重臣。
错误,是荣誉性官职。
判断:郎中,官职名,始于战国,掌管门户、车骑等事;内充侍卫,外从作战。
正确。
判断: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谓征,三公以下召之谓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的制度,与「察茂才」、「举孝廉」不同。
正确。
判断:「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被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
正确。
六部中哪个部负责掌管科举?
礼部。
判断:「六部」中礼部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吏部则主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科举取士。
错误,科举取士归礼部。
判断:「除」「拜」表示授予官职,「拔」「擢」表示提拔,「兼」「领」表示兼任官职,「权」「署」表示暂代官职。
正确。
判断:「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导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正确。
判断:「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正确。
判断:「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正确。
判断:「致仕」的意思是获得官职。
错误,「致」有交还的意思,「致仕」指官员辞官回家。
官员退休还有「乞骸骨」「致政」「致事」「乞休」等。
判断:拜指授予官职,可以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辟」「除」「征」等。
正确。
判断: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恭敏。
正确。
判断: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一般由宦官担任。
错误。
不是一般由宦官担任。
判断:牢,本来是养殖牲畜的圈,后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用猪牛羊各一头叫「太牢」,用猪羊各一头叫「少牢」。
正确。
判断: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
正确。
判断:青衫,多为低阶的官服或卑贱者的衣服,也指便服。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哀痛的感情。
正确。
判断:豪民,地方上无官职,但有财势,不守法度、凌压百姓的人。
正确。
判断:逐北,即追缴败北逃亡的军队,「北」指打了败仗往回逃。
正确。
判断:「解职」即「革职」,因违反朝廷意愿而被免除相关职务。
错误,解除职务,不一定是因为违反意愿。
判断: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正确。
判断: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错误,除指任命官职。
判断:「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和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错误,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判断:中书令,历代多为宦官担任,负责宣诏命。
错误,多为有文学名望的人。
2.姓名与称谓
判断:古人幼时起名,男子 20 岁、女子 15 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为相辅关系,如诸葛亮字孔明。
错误,除了相辅之外,还有相反关系。
判断: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正确。
判断: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者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正确。
判断:古代「直称姓名」都是称呼自己所厌恶、轻视的人。
错误,还可以自称姓名或名、用于介绍或作传。
判断: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宗庙里的称呼,一般认为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朝拜的商朝。
正确。
判断:封建皇帝,无论在位时间长短,均可入庙奉祀。
错误,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才能入庙奉祀。
判断: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 汉武帝首创,以后每个朝代新君即位,都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正确。
判断:历代帝王遇到「天将祥瑞」「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正确。
判断:明清开始一帝一号。
正确。
判断:年号制度发端于中国,后来朝鲜、日本、越南、印度都因为受到中国影响,开始使用年号。目前只有日本仍使用年号。
错误,没有印度。
判断: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正确。
判断: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上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献上尊号称「秦皇」。皇帝的尊号需要避讳,王公贵族、平民百姓不能称呼。
错误,尊号不需要避讳。
判断: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
正确。
判断:「郡望」一词,是「郡」和「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正确。
判断:杜甫称杜工部是以人的官名来命名,王安石称王荆公是以人的籍贯来命名,贾谊称贾长沙是以任官之地的地名称呼。
错误,王荆公是以人的爵名称呼。
判断: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如仆妇。
错误,仆妇指年纪较大的女仆。
判断:对别人称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辞,如家尊、家堂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则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
错误,家堂本指安放祖先神位的屋宇,多指祖先的神位。
判断: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正确。
判断:殿下是对皇太子的专称。
错误,不止用于称皇太子,亲王亦可。
判断: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指对方父亲,令堂指对方母亲,令阃指对方哥哥,令郎指对方儿子,令爱指对方女儿。
错误,令阃指对方妻子。
判断: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儿子,贤弟称对方弟弟。
正确。
考妣中,「考」指死去的父亲还是母亲?
父亲。
考妣中,「妣」指死去的父亲还是母亲?
母亲。
判断: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错误。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及笄之年指的是什么时候?
女子十五岁。
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豆蔻年华指的是什么时候?
女子十三四岁。
束发指的是什么时候?
男子十五岁左右。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束发一般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弱冠之年指的是什么时候?
男子 20 岁。
而立之年指的是什么时候?
30 岁。
不惑之年指的是什么时候?
40 岁。
花甲之年指的是什么时候?
60 岁。
桃李指学生,巾帼指 [2]女子,须眉指 [2]男子,伉俪指大妻,布衣指百姓。
竹马之交是什么?
童年时代就很要好的朋友。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
刎颈之交是什么?
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是什么?
年龄、辈分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莫逆之交是什么?
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患难之交是什么?
共同经历过难关的朋友。
忘形之交是什么?
以心相许,不拘身份、形迹的知心朋友。
悬壶指的是什么人?
悬壶,即悬壶济世,人们对医生行医的尊称。
判断:倡优,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乐的艺人。
正确。
判断:黔黎,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代通「黧」,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
正确。
专题三 天文与历法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共分二十八个星宿。
判断:流火,流,下行;或,指大火星,即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正确。
判断: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把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正确。
判断: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古人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将要发生喜事的预兆。
错误。
视作异常事情的预兆。
判断: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旧时迷信,认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正确。
星宿四象:由东南西北每方七宿想象而来,东官 [1]苍龙,北官 [1]玄武,西官 [1]白虎,南官 [1]朱雀。
判断:分野,与星次对应的地域。古代天文学说把十二星辰的位置跟地上州、国的位置相对应。
正确。
判断: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正确。
判断:因传说中月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正确。
判断: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正确。
因传说月亮驾车之神名 [1]望舒,故称月亮为 [1]望舒。
判断: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暗的恒星。
错误,最亮的恒星。
判断: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认为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正确。
判断:天罡,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
正确。
判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东至表示季节的转折点。
正确。
判断: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分其名,这就是 24 节气由来。
正确。
判断:惊蛰、清明、小满、端午是反应物候特征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的节气。
错误,端午应改为芒种。
判断:干支法在古代中国一直使用,从未间断。根据现有资料,古人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用天干地支纪日。
正确。
判断:中国古代纪年法,用天干地支组合起来恰好共 60 个,甲子也就是第一个组合,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
正确。
注意不是 120 年,天干地支纪年法讲究"阳对阳,阴配阴",就是说用天干的"阳"和地支的"阳"配合,天干的"阴"和地支的"阴"相配合,最终形成了 60 一甲子天干地支的纪年方法。
子时是什么时候?
23~1 点。
判断: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五更是 13 时。
错误。
五更是 35 点。
判断:鼓,古时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常以鼓代更。
正确。
判断:漏,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传更。
正确。
判断:刻,古人把一昼夜分为 100 刻,实算 96 刻,每刻 15 分钟。
正确。
对于阴阳,古人认为上为阳。
对于阴阳,古人认为下为阴。
对于阴阳,古人认为前为阳。
对于阴阳,古人认为后为阴。
对于阴阳,古人认为人身为阳。
对于阴阳,古人认为体内为阴。
对于阴阳,古人认为天为阳。
对于阴阳,古人认为地为阴。
对于阴阳,古人认为春夏为阳。
对于阴阳,古人认为秋冬为阴。
对于阴阳,古人认为白天为阳。
对于阴阳,古人认为夜晚为阴。
五行学说中,西方、东方、北方、南方、中央分别属什么?
西方属金。
东方属木。
北方属水。
南方属火。
中央属土。
判断:古人以农历每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正确。
判断:四孟,古代指孟春、孟夏、孟秋、孟冬,每个季节的末月。
错误,每个季节的首月。
判断:金柝,古时城中守夜用以打更的器具,也称“刁斗”。铜器,像锅,三足一柄,白天烧煮食物,晚上用来打更报时。
错误。
是军中用于打更的器具。
判断: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干支置前,皇帝年号列后。
错误。
年号前,干支后。
判断:一个时辰两小时,第一个小时叫初,第二个小时叫正,例如子初、子正。
正确。
判断: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字用于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错误,用于平辈或尊辈。
山水的阴阳是依据什么判断的?
南方的太阳能否照射到。
山:山的南面可以受到照射,为阳。
水:水的北面可以受到照射,为阴。
故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因为在秋天举行,又叫秋闱,靠后被录取的人称为进士,第一名叫会元,发布正、副榜,被正榜录取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判断: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正确。
判断: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七庙,天子的宗庙。
正确。
专题四 宗法与礼仪
判断:宗法制度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巩固贵族世袭统治服务的,因此得以在封建社会中长期保存。
正确。
判断:从周代起,王位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从未改变。
错误,有改变过,例如雍正。
冢妇指的是?
嫡长子的正妻。
判断:宗子就是嫡长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称“宗主”。
正确。
判断:众子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小妾所生的庶子。
正确。
判断:古人的“坐”是两膝着地,两股贴在脚跟上。两膝着地,直身,股不着脚跟,就是“跪”。跪与坐的区别是“跪安而坐危”。
错误,是跪危而坐安。
判断:古人坐席讲究“虚坐尽后,实座尽前”,就是尽量把身体往后坐一点,表示谦恭;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一点,不因饮食而玷污坐席。
正确。
判断:拜就是古人常用表示理解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
正确。
敲扑是古代的刑具,长的叫 [1]敲,短的叫 [1]扑。
判断:在欧洲,封号自封建时代开始到现在的君主立宪国家一直存在;“封号”与“分封”异养,很大一部分体现在“爵位”的赐封上。
正确。
判断: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正确。
判断:五教是父母兄弟子五者之间的封建关系准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与亲疏等情感观念。
错误,没有亲疏等情感观念。
判断:“棺”是装殓死人的器具,即棺材。“椁”是外棺,即棺材的套棺,用以保护棺材。
正确。
判断:“殓”在古代指验而未葬。后世把送灵枢到埋葬的地方叫“出殡”“送殡”。
正确。
判断:“坟墓”在古代是两个概念:高出地面的葬人土堆叫“坟”,与地面相平的葬人场所叫“墓”。后世坟墓并称,不再有区别。
正确。
判断:古人在服丧期间,在坟墓旁搭建的屋舍,叫“庐冢”。
错误。
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叫做庐冢。
判断:过去,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丧服分为五等,称作“五服”,习惯上以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
正确。
判断:“五服”具体指的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其中斩衰最上,用于重丧,取最粗的生麻布制作,不缉边缝,出殡时批在胸前。
正确。
判断:五服以外的远亲丧服,只需袒免,即袒露左臂、免冠括发。“括发”就是束发。
正确。
判断:我国古代丧服自周代已用素服,均取白色。在中国古代的五方说中,西方为白虎,西方是刑天杀神,主肃杀之秋,故古代常在秋冬两季征伐不义、处死犯人。
错误。
只在秋季征伐处死。
判断:“七庙”具体是指太祖庙居中,左三穆,右三昭。“昭穆”是指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
错误,左三昭,右三穆。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 [1]曾孙,[1]曾孙之子为 [2]玄孙,[2]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判断:姊妹之子为甥,后来又称外甥。女之夫为女婿或子婿,后来省称为婿。表与堂有时可以互换。
错误,表与堂不能互换。
判断:夫之弟妇为娣妇,夫之嫂为姒妇,简称娣姒,又叫妯娌。
正确。
判断:婿的本意是夫,女婿是女之夫。子在上古兼指儿子和女儿,子婿也是指女之夫。
正确。
判断:兄弟姊妹中年级最大的称“伯”,有时也称“孟”,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孟”,庶出长子称“伯”。
错误。
嫡长子称“伯”,庶出长子称“孟”。
判断:封建社会中,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叫“七出”,是为了维护夫权而制定的迫害妇女的礼教。
正确。
判断:“七出”的具体内容是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不会女工。有其中之一就可以遗弃。
错误。
不会女工替换为盗窃。
判断:族权在维护封建秩序、巩固封建统治方面,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地方政权的职能。
正确。
判断:社会上出现了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宗主、壁主等族权组织形式,事实上形成了一个个独立自治的乡土社会。
正确。
判断:初度指出生三五天。
错误,指周岁。
判断:垂髫指三岁到九岁的儿童。
正确。
判断:总角指八岁到十四岁的少年。
正确。
判断:耄耋指八九十岁。
正确。
判断:夫坐东面西,妻坐西面东,这一座次就表示夫妻尊卑。
正确。
判断:最尊贵的皇帝坐北朝南,大臣坐南朝北,因此称皇帝位“北面”,大臣为“南面”。
错误。面向哪边,称X面。
皇帝南面,大臣北面。
判断:封禅指在都城的城郊祭天、祭地的盛典。
错误,在泰山。
专题五 民俗与节日
父亲姊妹的儿女叫内表,母之兄弟姊妹之女叫 [1]外 表,统称 [1]中 表。
判断: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指大功和小功,分别为九个月和五个月。
正确。
判断:室内作为尊卑,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是坐北朝南为尊位。
正确。
判断:车座的尊卑,古时车座分左中右。一般车座以左为尊,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从车骑,虚左。”
正确。
判断:官位的尊卑,秦汉以前,朝堂及官位多以左为尊,以右为卑。
错误,朝堂及官位多以右为尊,以左为卑。
判断:伯仲叔季,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正确。
判断:五常,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五伦中父子关系至为重要,故又叫“大伦”。
错误。
君臣关系最重要,叫“大伦”。
判断:缺笔法,即对所避之字少写偏旁。
错误,少写一两笔。
判断: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正确。
判断: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鸡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鸡,没有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错误,牛羊猪。
判断:冠,古代男子束发插簪使头发固定的器具。犹今之帽子。
正确。
判断:裳,本义是指夫君、君长穿着的裙。引申义是指男女穿着的下衣。
正确。
判断:巾,指供擦拭、覆盖、包裹、佩戴等用的块状饰物。古人以巾裹头,所以巾又指头巾,是冠的一种。巾帼,古代男子的头发和发饰。
错误,巾帼是古代女子的。
判断:冕,中国古代帝王及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员们戴的礼帽,后专指帝王的皇冠。
正确。
判断: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
正确。
判断:顿首,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
正确。
判断: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对人尊敬的坐法。
错误,是轻视对方的姿态。
判断: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错误,稍微向下。
判断: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
正确。
判断: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正确。
判断:长揖,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正确。
判断: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正确。
判断: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纳吉、问名、纳征、请期、亲迎。
错误。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判断:元宵节,古称上元节、灯节。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好收成。吃元宵的习俗由来已久。元宵节习俗还有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灯、迎紫姑、走百病等。
正确。
判断: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正确。
判断: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是立春,排最后的是除夕。
错误,最后是大寒。
专题六 地理与区划
九州分别是?
豫青徐扬荆梁雍冀充。
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充州九州。
判断: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分全国为十几个监察区,称为“州”或“部”。每州置刺史一人。东汉末年,刺史逐步获得州的军政大权。
正确。
判断:隋代,取消了郡的建制,把东汉以来州郡县三级变成了州县两级。唐宋之时,可以称之为天下遍州,州作为正式的行政区划遍布于全国各地。
正确。
判断:元代,州仅比县高。明清改州为府,州不再作为普遍的行政区划。
正确。
判断:中国古代行政区域中,“郡”比“县”大。
错误,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起比县大。
判断: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加桂林、象、南海、闽中四郡。
正确。
判断:汉起,郡成为州的下级行政单位,介于州刺史部、县之间。
正确。
判断:唐代州郡选改,都是行政区域。宋元设州府,至明而郡废。
正确。
判断: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所设的县称道。
正确。
判断:唐代因山河形势之便,分全国为十道,为监察区,掌军政大权。
错误,没有军政大权。
判断:唐升京师、陪都和皇帝驻跸所在地为府,是比州高一级的行政区域。
错误。
唐代州府平级。
判断:府治所在地的县一般称为“首县”。
正确。
判断:“国”是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等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正确。
判断:军作为明代行政区划,等于一个州或府,直辖于路。
错误,是宋代行政区划。
判断:五代时,军不仅管兵马,也辖有土地、民政等行政权。
正确。
判断: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刘邦就曾担任秦代的亭长。
正确。
判断:“县”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夏商时期。最初设置在边地,到春秋后期,各国才把县制逐渐推行到内地。
错误,始于春秋时期。
判断:江表,指长江以北地区。
错误,指长江以南。
判断: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正确。
坐北朝南,左东右西。
判断:《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指的都是太行山以东。
错误,指崤山以东。
判断: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正确。
判断:为加强管理和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宋代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错误,唐代。
判断: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正确。
判断:西域自汉以来成为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
正确。
四夷,即古代四方少数民族统称,分别是?
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判断:越,古族名。秦汉前分布于淮河以南。部落众多,故又有百越、百粤之称。
错误,长江中下游以南。
判断: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如《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
正确。
判断:唐太宗大规模扩展大运河,将它分为四条: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
错误,隋炀帝。
判断: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正确。
判断: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正确。
判断: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
正确。
判断:南京古称建康、金陵、江宁等。
正确。
判断:扬州古称广陵、维扬等。
正确。
判断:杭州古称临安、武林。
正确。
判断:苏州又称姑苏,重庆又称锦官城。
错误,成都锦官城。
判断:“江河”专指长江、黄河。
正确。
判断:山东,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b>大多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b>
正确。
判断:关东,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正确。
判断: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正确。
判断:关内,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关外,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或居庸关以北一带地区。
正确。
判断:“朔漠”原指北方沙漠地带,有时也泛指北方。
正确。
专题八 古代服饰与器物
判断:缙绅:也作“搢绅”,指古代缗笏(将笏插于腰带)、垂绅(垂着衣带)的人,即士大夫。
正确。
判断: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错误。
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判断:缇骑:本指古代高官的前导和侍从,明代指专门从事侦查、逮捕人犯的马队。
正确。
判断:羽扇纶巾:汉末至魏晋时名士的装束,后来形容儒雅从容,举止潇酒。旧小说中多用来形容诸葛亮的形象,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正确。
判断:“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正确。
判断:“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错误,指皇帝,皇帝面向南方,最为尊贵。
判断:“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也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正确。
判断:《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正确。
判断:“善才“是唐代对琵琶师的统称,“鸡人”指宫中掌管时间的卫士,“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
正确。
判断:“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代指有学问的人;“舍簪笏于百龄”,“簪笏”,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东西。
错误。
簪笏中,簪是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东西。
笏是上朝记事用的板。
判断:“经传”指儒家经典和史书中的传记,与韩愈《师说》中“经传”意思相同。
错误。
传指儒家经典的传文,如《春秋左氏传》。
判断:“左衽”我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所着服装,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地区的右衽。
正确。
判断:豆,像低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错误,像高脚盘。
判断: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孟,盛饮之器,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
正确。
判断:鼎,鼎的上沿有两耳,鼎腹一般呈方形,可在其下烧烤。鼎腹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
错误,鼎腹一般圆形。
判断:镬,古时指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
正确。
判断:釜,敛口,圆底,或有两耳,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锅”的前身。
正确。
判断:樽,本作“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樽上常饰有植物形象。
错误,常饰有动物形象。
判断: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
正确。
判断:爵,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温酒。角,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
正确。
判断:觥,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
正确。
判断: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正确。
判断:床,床在起初是极矮的,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诗中“床”指的是卧具。
错误,诗中“床”指的是坐具。
判断:屏风,中国传统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在周代就以天子专用器具出现,作为名位和权力的象征。经过不断的演变,屏风还起到点缀环境和美化空间的功效。
正确。
判断:案,古称案几,本义是指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亦指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也指架起来的砧板或搁板,还可指坐具。
正确。
判断:古代将上下身分为两件的衣服总称“衣裳”,这里的“衣”和“裳”是两个词,“衣”指上身的衣服,“裳”指下身的衣服,也叫“裙”。
正确。
判断:短褐,用麻或毛捻成线编织的粗衣,不但重,无光华,而且不暖。对地位低下的人来说,则为平时所穿,因此“短褐”成了平民的标志。
正确。
判断:袖,又称“袂”,古语“联袂”就是连在一起拉着手的意思,引申为一同做某件事。古代常常用袂来代指手。
正确。
判断:黔首,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即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
正确。
判断: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故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布衣、麻衣,借指平民。
正确。
判断:青衫,黑色的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也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
正确。
判断:“笏”又称“笏板”,当纸张还没有发明的时候,文字都记录在上面,上朝的时候可以提醒自己重要的事情。
正确。
判断:“席”是跪坐时用的垫子。这是由于最初中国人是席地而坐的,坐的时候,比较庄重的坐姿是跪坐。
正确。
判断:“觥”是古代一种椭圆形,三足或四足的盛酒器,上部或侧面有提梁;“筹”本来是竹片或木片,用来计数,华丽些的也可以用象牙等珍贵材料制作。后来指在喝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
正确。
判断:“鼎”用于煮肉和盛肉。鼎有圆形三足和方形四足两种,现存的鼎中,最著名的要数司母戊鼎。青铜鼎非常贵重,非大贵族不能使用。
正确。
判断:“箪”是一种像小筐的竹器,古代用它来盛饭。
正确。
判断:古代文武官员分九品,文官官服上绣的纹饰皆为鸟,武官官服皆为兽。
正确。
判断:唐宋时期,紫、朱、绿、青四色,只有士子以上才能穿。白色,庶人可以穿。
正确。
判断:布衣、褐衣、缊袍是寒士庶人的装束。“解褐”指的是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正确。
判断:环、玦、容臭都是古人所佩戴的玉饰。
错误,容臭是香囊。
判断:古时只有王公贵人等有身份的人才能着冠,百姓只能用巾包头。巾又称梢头、幅巾、巾帻。唐朝时期称幞头,后加了衬垫发展成硬质的“乌纱帽”。
正确。
判断:古人穿衣称“上衣下裳”,“福”、“袍”属于上衣,“裙”、“裤”属于下裳。
错误,“袍”、“裙”不分“衣”“裳”。
判断:古人的鞋,又称为履、屣、屦,分革、丝、麻草四种,革履、丝鞋有钱人才能穿的。
正确。
判断:尚方剑:俗称“尚方宝剑”,皇帝用来封赐大臣的剑,表示授权,可以便宜行事。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