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助读

1 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 <b> 适 </b> 长山朱氏。 改嫁。

范仲淹两岁丧父,母亲改嫁,在此艰苦条件下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夜里困了就洗脸提神,如此艰苦奋斗,终成一代大文豪。

2 陈蕃愿扫除天下

父友同郡薛勤来 <b> 候 </b> 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拜访。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b> 孺子 </b> 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小伙子。

身在外戚宦官专权的腐败东汉,陈蕃十五岁便有志于扫除天下。他官至太尉,正直清白,与强权殊死斗争,其扫除天下的豪气为后人所推崇。

3 班超投笔从戎

为人有大志,不 <b> 修 </b> 细节。 讲究,重视。

家贫,常 <b> 为官拥书 </b> 以供养。 给官府雇佣抄写书籍之类。

大丈夫无它 <b> 志略 </b>,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 志气谋略。

4 宗悫(que4)乘风破浪

故不为 <b> 乡曲 </b> 所称。 乡里。

喊出“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宗悫,在读书人都“以文艺为业“的时代确定志向,努力习武,不顾乡里人的非议,终成明显一时的将军。

5 祖逖(ti4)闻鸡起舞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 <b> 济 </b> 者,有如大江! 渡。

祖逖闻鸡起舞,刻苦努力。 尽管客观条件不利,他仍坚持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司马睿不给他士兵,他便自行招募;不给他兵器,他“起冶铸兵“,其精神可嘉。

6 画家赵广不屈

画家赵广只是一名寂寂无闻的书童,但当金兵以白刃威胁其作画时,他却宁死不从、坚定不屈、大义凛然,可谓“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典型例证。

7 苏武牧羊北海上

律知武终不可胁,<b> 白 </b> 单于。 禀报。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前后长达十九年,无论是利诱还是威胁,他始终不屈,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高尚的志向与强烈的爱国情怀支撑着他。

8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少时,尝与人 <b> 佣耕 </b>。 被雇佣给人种地。

陈涉本是一个低贱的雇工,却有志推翻秦王朝,揭竿而起,首举义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 项羽志大才疏

略知其意,又不肯 <b> 竟 </b> 学。 完毕,完成。

项羽年轻时不肯学书、学剑,而要学“万人敌“兵法,当秦始皇东巡浙东时放下豪言“彼可取而代之“,他的志向可谓大矣。他率领诸侯数十万大军推翻秦朝,却在后来的刘项争霸中屡胜而寡谋不忍,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项羽失败的原因很多,而“不肯竟学“便是重要的一点。由于不肯学习,他见识短浅、刚愎自用,无法知人善任。他与刘邦军在广武对垒,提出要和刘邦一决雌雄,刘邦却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刘邦正是看到了项羽缺乏智谋这个致命弱项才说这番话的,而无智谋是“不肯竟学“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欲成大事的人首先必须勤学,万不能做志大才疏的人。

10 孔门师徒各言志

颜渊曰:“愿无 <b> 伐善 </b>,无施劳。“ 夸腰长处。 伐,夸耀,自夸。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 <b> 施劳 </b>。“ 表白功劳。

11 顾炎武手不释卷

所至 <b> 厄塞 </b>,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 险要的地方。

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即使外出旅行也不忘学习,或实地核查地理风貌,或了解各地风俗,即使闲着没事,也要坐在马背上背诵经典,真可谓学而不厌。

12 欧阳询观古碑

书法家欧阳询曾经赶路时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所写的古碑,停下马观看,很久才离开,离开了一会又匆匆折返,久立观看,累了就铺开皮衣坐在地上看,住在旁边,足足停留三天才最终离开。其虚心好学的态度、博采众长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令人嗟叹。

13 文徽明习字

文徽明 <b> 临 </b> 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 临摹。

文徽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 <b> 率 </b>。 标准。

平生于书,未尝 <b> 苟且 </b>。 马虎。

著名书画家文徽明年轻时每天临摹《千字文》十本,苦练基本功,最终饮誉后世,可见苦练是才学、技艺出众的前提。

14 王冕僧思夜读

听 <b> 已 </b>,辄默记。 完,毕。

父怒 <b> 挞 </b> 之,已而复如初。 鞭打。

父怒挞之,<b> 已而 </b> 复如初。 不久。

佛像多土偶,狰狞可怖;冕小儿,<b> 恬 </b> 若不见。 安然无动于衷的样子。

元朝的王冕家境贫寒,没有条件入学,便在私塾门口偷听老师讲课。他读书,家中点不起油灯,就住在庙旁,在佛像前的长明灯下念书,年幼的他面对狰狞可怕的土偶“恬若不见“,怡然自乐。他后来成为画家、诗人,自然在情理之中。

15 孙权喻吕蒙读书

士别三日,即 <b> 更 </b> 刮目相待。 调换,改变,此处指改变看法。

吕蒙被孙权劝学后,勤奋学习,前后判若两人,使鲁肃刮目相待。后来他代鲁肃统兵,成为东吴的栋梁。他的经历,是“读书有益“的典型例证。

16 陆游筑书巢

宾客不至,妻子不 <b> 觌 </b>(di2)。 相见。

<b> 信 </b> 乎其似巢也! 确实。

17 董遇谈“三余“勤读

18 智永与“退笔冢“

<b> 积年 </b> 学书。 多年。

后以笔头 <b> 瘗 </b> 之,号为“退笔冢“。 埋。

杰出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因长期在池塘洗笔,竟把池水染黑了,可见勤学到何种程度。

19 匡衡凿壁借光

邻舍有烛而不 <b> 逮 </b>。 及。

汉人匡衡凿壁偷光,勤奋学习,最终熟读经学,官至丞相。

20 张溥与“七录斋“

张溥幼时勤奋学习,所读的书都要抄上七次才罢休,将其书斋名为“七录斋“,最终诗文敏捷,创作时不起草稿,挥毫立就,名高一时。

21 晋平公秉烛而学

何不 <b> 炳烛 </b> 乎? 点燃蜡烛。

22 高凤专心致志

农夫高凤在田中持竿诵经,连天降暴雨、潦水流麦都浑然不觉,可见其专心致志。

23 叶廷珪与《海录》

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 <b> 饴口 </b>,怠以为枕。 嘴里觉得香甜。

24 为人大须学问

不学,墙面,<b> 莅事 </b> 惟烦。 处事。

<b> 却思 </b> 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回想。

25 任末好学勤记

负 <b> 笈 </b> 不远险阻。 书箱。

人 <b> 而 </b> 不学,则何以成。 如果,若。

26 王充市肆博览

后归乡里,<b> 屏居 </b> 教授。 隐居。

后归乡里,屏居 <b> 教授 </b>。 从事教学。

27 欧阳修“三上“作文

其 <b> 笃学 </b> 如此。 好学。

<b> 讽 </b> 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 背诵。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矣。

28 林逋论学问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林逋论学问》

29 欧阳修诲学

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 <b> 害 </b> 为玉也。 妨碍,影响。

30 王安石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b> 世隶耕 </b>。 世代种田。 隶,属于。

或以钱币 <b> 丐 </b> 之。 给予。

<b> 泯然 </b> 众人矣! 消失。

方仲永世代种田,他小时候天资聪慧,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可观。他的父亲以为有利可图,带着他四处招摇,不让他学习,最终“泯然众人矣“。这很体现出学习的重要性,也体现出眼界和见识、方向的重要性。

31 李存审出镞教子

位 <b> 极 </b> 将相。 达到。

破出 <b> 镞 </b> 者凡百余。 箭头。

32 贪污者不得归本家

有犯 <b> 赃滥 </b> 者,不得放归本家。 贪污。

亡殁之后,不得葬于 <b> 大茔 </b> 之中。 祖坟。

北宋的“包青天“包拯以廉洁著称,其家教极严,凡是后代子孙贪赃枉法的,一律要驱逐出本家,公开宣布“非吾子孙“,良好的家风就是这样养成的。

33 陶母责子

尝以一坩鲊 <b> 饷 </b> 母。 赠送。

<b> 非唯 </b> 不益,乃增吾忧也。 不仅。

非唯不益,<b> 乃 </b> 增吾忧也。 反而。

陶侃担任鱼梁吏时,把一坛鱼送给母亲,在他看来是尽孝道,他的母亲却责怪他假公济私。陶侃后来担任荆州、江州刺史,都督八州军事,一生清廉勤俭,这与他母亲严格的家教分不开。

34 诸葛亮“诫子书“

35 陆游家训

切须常加 <b> 简束 </b>。 检点约束。

36 孟母三迁

孟子又嬉为贾人 <b> 炫卖 </b> 之事。 边喊边卖。

37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为了甩开儿子的纠缠,随便说了句回来给你杀猪的话。而回来后她不打算杀猪,曾子却坚持杀猪,原因是不能欺骗小孩,如果欺骗了小孩,他长大后也会欺骗别人,乃至欺骗父母。曾子通过杀猪一事用身教来教育儿子做人要诚实。此例表明了诚实教育的重要性。

38 子路受教

39 孔子因材施教

冉有做事缩手缩脚,孔子鼓励他多行动。子路好勇过人,性格暴躁,孔子尽量约束他。这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40 墨子怒耕柱子

耕柱子有所过失,墨子严厉地批评他,是因为耕柱子品行才学不错,是值得“鞭挞“的人。

41 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b> 何止 </b> 贪冒如是乎? 为何到了。止,同“至“。

何止 <b> 贪冒 </b> 如是乎? 贪婪。

顺德 <b> 枉法 </b> 受财,罪不可赦。 违法。

42 陈万年教子谄谀

陈万年善于阿谀奉承,曾用尽全部家产贿赂皇亲国戚,最终爬到御史大夫的职位。他在病重时召来儿子陈咸,教导他拍马行贿的道理。但陈咸为人刚直,严于执法,从不谄谀,所以“公卿以下皆敬惮之“。